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东方药膳网!
 科普版2019年12月下-254期
浅谈中医药膳在小儿方面的应用
《东方药膳》

浅谈中医药膳在小儿方面的应用

赵滋润

民以食为天,儿以食为先。如今,人们生活水平 普遍提高,对儿童的健康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开始注重饮食营养,讲究养生保健。孙思邈在长期 的临床实践中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 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并反复强调“消未起之患, 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传统中医学非常 强调药膳食疗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药膳是在传统 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依据配伍规律将不同食物或药 物进行合理的组方搭配,利用传统和现代烹饪技术 加工制作而成的具有独特“色、香、味、形、效”的膳食品。在这里就中医药膳在小儿五脏养生保健作 用方面做一探讨。

1. 小儿五脏生理病理特点

五脏、肝、心、脾、肺、肾也一样,五脏各司其职,它们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着身体的生命活动。五脏生理功能正常,身体疾病少,健康长寿;如果五脏功能失调,那么身体机能衰退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从出生到成年,儿童在身体、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表现出独特的生理特征。因此,中医学者对婴幼儿的生理病理特征进行了反复探讨。 宋代钱乙将儿童的生理特征概括为“五脏六腑不全,整体不强”,指出儿童的脏腑细腻,气形不饱满。但儿童“五脏六腑”的生理特征不完整、不强,决定了儿童五脏功能的失衡。明代医家万全 结合“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等理论,进一步小儿五脏的功能特点总结为“五脏之中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易伤不易愈”。万全总结的“小儿五脏有余不足”强调的是生理特点,同时提出了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趋向,为儿科临床实践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易 虚实、易寒热,故患病之后,邪气易盛,精气易夺,寒 热虚实变化较成人快。因此,在儿科辨证施治过程 中必须遵循其发病特点。

2. 中医药膳在部分方面对小儿作用

养肝

“肝常有余”是小儿生理特点的高度概括。万全在《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中记载: “肝属木,旺于春,春得少阳之气,万物之所以发生 者也,儿之初生日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 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而未已,故曰肝有余,有余者,乃阳自然有余也。”“有余”之肝气,能促进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肝主洗涤,积累血,提倡洗涤取决于肝脏增加头发的杨气行动,表达感情和消化方面,肝脏积累血液表达式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液量,肝血属于阴,有保护肝脏,使其杨气不容易过度活跃,阴血上升的头发和不发送由杨气瘀,理性可以阴阳和谐、软硬相互援助。但“肝常有不止”的生理特征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假如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会被生理上的过剩转到病理上的康逆。儿童是指阴、指阳两体,脏腑细腻,形态气懦弱,易受饮食、外界情绪等因素影响,导致肝气生成受阻,引流不畅,进而导致肝气郁火,表现为“小儿有病则热,热则发痉,此与大人异也”的发病特点。因此小儿在临床上常表现 为肝气易实、肝火易旺、肝阳易亢、肝风易动的遗尿、多动症、夜啼等疾病。因此可适当食用具有清肝、凉 肝、疏肝的药膳方。赵怀康用甘麦大枣汤治疗小 儿多动症,甘麦大枣汤由甘草、小麦、大枣 3 味药组成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方中甘草为君,伍以 小麦、大枣养心宁神,全方味平和,对心肝有余之气 有制其余的作用,宜于小儿服用。

养心

“心常有余”为自然之有余,是小儿生长发育的能量和动力。如万全所言“心亦曰有余 者,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心为火 脏”,火属阳,火阳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灵枢 经》言: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即心主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因此小儿生理上表现 出神思敏捷、聪明好奇。又因小儿肝阴肝血常不足, 可致心血不足,阴不足以制阳,加之受外感六淫侵袭或情志饮食内伤,皆易从热化,心经积热而出现口舌 生疮、发疹、夜啼,甚至邪热内陷手足厥阴,以致阴不 济阳,柔不济刚,筋脉失养,表现出高热、昏迷、惊搐 等心火内陷为特征的临床症状。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五脏所主》指出: “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摇,虚则卧而悸动不 安”。针对小儿“心常有余”的特点,实证依据主要是清心、清热解火、气血养心。例如,陈庆红用“邓新操肉汤”治疗儿童夜间活动的乌鸦。“登心草”味甜,微寒,心、肺、小肠,具有利尿润肺、清心、降内热的作用,可用于儿童夜间因内火引起的啼叫。唐昆泉以钩藤、轻竹叶、菊花、甜菊叶为原料,制得清丹宁神茶配方,治疗儿童睡眠障碍。整个配方温和而厚重,单宁清晰。红枣仁粥具有滋阴养心安神的功效

3. 总结

根据儿童五脏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不同的药膳应用公式,这不仅符合儿童的成长需要,而且纠正脏腑阴阳的偏差的自然药物,所以阴阳的相对平衡和协调身体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防止疾病的发生,达到“未病先防”“上工治未病”的目的总之,中药药膳在儿童保健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