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东方药膳网!
 科普版2019年12月下-254期
胃病与养胃
《东方药膳》

胃病与养胃

宋思凡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可想而之,对患有胃病的人来说,养胃是多么重要。胃就好比是机器,不停的运转,保持适度的饮食是关键,因为胃在消化食物时会导致黏膜机械损伤。胃对寒冷的刺激是非常敏感的,所以秋季是胃病多发和复发的季节,这时对胃的保温是必要的,同时还要适当锻炼,保持身心舒畅,这样胃肠道的分泌才会正常运行,不会损失身体。

秋季温度降低,宜进食温中散寒之品,缓和寒冷,温暖胃部。此时,老姜茶无疑是一个好选择,既方便又快捷。

老姜茶:用老生姜10克,红茶6克,适量蜂蜜。红茶和生姜配伍煎煮,待冷却至室温时,调蜜饮用。老姜茶主要功效为温中散寒,因此不适用于湿热型的胃痛,更宜用于寒邪导致胃痛。

食物对胃影响较大,所以食疗是很有效的的养胃方法,胃病主要是因为胃酸分泌絮乱而使胃黏膜受损,从而引起胃炎或溃疡等病症。那么食疗也主要以胃酸分泌方面为主。令人惊讶的是主食中最养胃的不是传统的米饭,而是面条,是因为米中含酸较多,但用粳米煮粥也不为是一个养胃的好方法。

我从许多养胃食物中为大家选取了四种:

1、苹果:味甘、性凉。具有健脾益胃,生津润燥的作用。

2、菠菜:味甘性凉,能益肠胃,通便秘。《食疗本草》载:“利五脏,通肠胃,解酒毒。”菠菜可促进胃和胰腺分泌,增强食欲,丰富的纤维素还能帮助肠道蠕动,有利排便。但要避免与豆制品等高钙食物同吃,因为菠菜中草酸含量过高,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因此烹饪前应先汆水,除去草酸。

3、红薯:性平,味甘,补脾益气。《纲目拾遗》记:"补中,暖胃,肥五脏。"天寒食用,正气养胃,化食去积。 。

4、南瓜:《本草纲目》载: "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能补中益气、消炎杀菌、止痛。其所含的果胶,可减少刺激,保护胃部,减少胃溃疡 。

光有食物却没有食疗方当然是不行的,我把我积攒下的六个食疗方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养好胃病,这样出门旅游就可以无所畏惧了!

一、粥类

1、百合南瓜粥

原料;百合3颗,大米100克,糯米50克,南瓜半个,1200毫升水。

做法:将南瓜切成小方块,蒸熟后,碾压成泥,然后将百合剥开,放入清水中洗净,浸泡一段时间,备用。大米、糯米淘洗后加水和南瓜泥,放入锅中,煲半小时后,加入百合,再煲半小时。 。

功效:南瓜中的果胶能调节胃内食物的吸收速率,调节糖类吸收,控制血糖浓度。《日华子本草》记载百合:“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

2、薏米山药羹

原料:怀山药:薏米:红糖=4:4:1,适量玉米淀粉。

做法:先将薏米淘洗净,用温水泡;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丁;锅内加水烧开,下入薏米煮至七成熟后放入切好的山药丁。再小火煮熟烂,加入红糖熬开,倒入淀粉水,勾芡汁至浓稠。

功效:薏米易消化吸收,有健脾胃的功效,作用较为缓和,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山药中的皂甙有利于保护胃部,胃内粘液所特有质地可以对胃壁形成保护。

3、黄芪内金粥

原料:12克生黄芪,7克鸡内金粉,金橘饼1个,80克糯米,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

做法:生黄芪加清水煮半小时,过滤药渣,取汁,加赤小豆、薏米、糯米熬粥,再加入鸡内金粉,搅拌均匀后即可食用。

功效:消食和胃。鸡内金可以消食健脾,能使胃液分泌及胃液酸度增加,胃的蠕动增加。黄芪能补气固表。薏米健脾渗湿,除痹止泻。赤小豆能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糯米能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虚湿滞食停所致的脘腹胀闷、食欲不振、体困便溏等。

二、汤类

1、砂仁黄芪猪肚

原料:6克砂仁,20克黄芪,猪肚1个。

做法: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加入清水炖熟,适量调味。

功效:益气健脾消食开胃。砂仁能行气和胃,醒脾,用于胃呆食滞。猪肚能健脾胃、补虚损。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可用于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

2、红薯栗子排骨汤

原料:250克排骨,红薯1个,板栗20枚。

做法:把排骨洗净,红薯去皮切块。葱姜适量, 板栗洗净用刀在上面拉一刀(不要切开,把壳切破就成) ;锅内烧开水放入排骨飞水,捞出洗净;把排骨、红薯、板栗放入炖锅中,炖熟(大致两小时),吃前调味即可。

功效:红薯可以补脾益气。板栗有健脾胃、益气、补肾的功效。

3、木瓜排骨汤

原料: 1个新鲜木瓜、100克花生、400克猪排骨、红枣数枚。

做法:花生仁清水浸泡半小时,木瓜洗净,去皮、子,切成厚片。排骨切段,红枣去核。把木瓜、花生、排骨放进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转文火慢炖,熟后加入红枣再煮一段时间后,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润燥、健脾通便。木瓜中蛋白分解酵素,有助于分解蛋白质和淀粉,可以提高肠道粘液分泌,补充胃液的不足。

上一篇:痛经那些事     下一篇:中医药膳与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