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东方药膳网!
 2019年九月上-17期
小儿手足口病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东方药膳》

小儿手足口病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周林洋

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贵州 毕节 551700

【摘 要】目的:手足口病是儿科诊疗中的常见疾病,以肠道病毒柯萨奇A16型感染为首要发病原因,因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病毒主要于患儿唾液、咽喉部寄生,可经由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传播,诊疗中以5岁以下的小儿多见,该年龄段的儿童,免疫功能较弱,易受到病毒侵袭感染发病,故而本病常呈现爆发流行趋势。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报道,就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相关的进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临床进展

手足口病是一类由多种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病,为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均有一定的传染性,婴幼儿因发育尚未完善、机体免疫水平较低,因而易受EV71、CoxA16等病毒的感染,而出现手口及足部的斑疹或疱疹[1-2],本病起病及进展均较为迅速,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较好,但存在较低比例的患儿会出现不良并发症,累及脑部、心或肺,危及患儿生命安全,本病以手足部、口部、臀部等部位局部疱疹、斑丘疹等为主要特点 [3],伴不同程度的发热征象,患儿会出现哭闹不止、厌食等情况[4],目前针对本病的治疗以药物控制为主,与此同时伴随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中医在治疗本病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在中医学中,本病属“温病”、“疱疹”等范畴,本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未成熟、气血未实等相关,有口鼻侵入机体内部,皮肤、肺脏、脾脏的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5],现就近年来临床诊疗中针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及进展进行探讨分析。

1 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

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生与病毒侵袭相关,主要累及患儿咽部、小肠的上皮细胞,病毒通过增殖进入血循环,诱发相关临床症状的发生,该阶段患儿多为轻症,但伴随血液中病毒的持续性增殖,会导致再次损害的发生,诱发较为严重的症状。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源,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及疱疹黏液等传播,接触病毒携带者的物品也有一定的感染风险,本病的潜伏期一般在3~5天左右,最长达10天,临床诊疗中本病患儿的病程一般在7~10天左右,因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故而本病患儿起病多较急,除却局部皮肤疱疹样病变外,还会出现持续性发热情况,体温可达40℃,但伴随诊疗水平的提升,本病患儿预后普遍较好,极少部分患儿会出现脑炎、脊髓炎等并发症,具有一定的致死风险。

2 小儿手足口的药物治疗

在本病的临床诊疗中,以抗病毒为主要,但现阶段尚缺乏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诊疗中须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干预。袁国忠[3]等对16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利巴韦林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其中利巴韦林是诊疗中常用的强效广谱抗病毒药物,但会导致皮疹、胃肠道损伤等副作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具有广谱抗病毒效果,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细胞的复制与增殖过程,且能够有效提升患儿免疫功能,经由雾化吸入给药能够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结果显示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达93.75%,显著优于利巴韦林给药者,前者在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方面也具有达的优势。陈爱婷 [6]对部分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开展了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其中炎琥宁是一种中成药,以穿心莲提取物制成,具有较好的解热、抗病毒、抑菌等功效,结果显示两者联合给药能够有效提升患儿发热、疱疹、溃疡等症状的改善效率,同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肯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价值。

莫庆仪[7]等对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开展了连花清瘟颗粒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给药治疗,连花清瘟颗粒是由我国传统古方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等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制成的,主要组分有连翘、炙麻黄、甘草、大黄等,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疏风宣肺、祛湿泄热等功效,而在现代医学理念中,本药具有较好的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等药理作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则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研究结果显示,两者联合用药能够有效缩短患儿各症状体征的改善时间,同时在缓解机体炎性状态、改善外周血象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在现阶段诊疗中较为常用,且具有较为满意的疗效。

3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小儿手足口病的高发及高传染性,会在一定程度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故而医院、幼儿园、社区中须加强对本病的健康宣教工作,提升幼儿老师、家属等对本病的认知及重视度,同时在小儿聚集的场所,尤其是幼儿园,须加强相关预防工作,做好定期消毒隔离与通风外,也须严格把控小儿的口腔卫生[8],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4 小结

小儿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传染性病变,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统一的抗病毒疫苗,故而须加强本病相关的宣教工作,完善疾病预防及控制工作,小儿家属、老师也须加强观察,在发生相关症状的第一时间送入院内,以实现本病的早期干预,目前针对本病以抗病毒药物给药为主,而采用中西医联合给药在疗效、预后方面的效果均较为满意,须结合患儿具体情况,针对性给药,与此同时在诊疗工作的开展中,须完善隔离,做好预防交叉感染的工作,以控制本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曾藜.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指导对小儿手足口病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6):2522-2523.

[2] 李妮.小儿手足口病的不同护理方法及其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6:187-188.

[3] 袁国忠,贺小林,周珊,等.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9,16(8):1381-1384.

[4] 宋珊.布洛芬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9:48.

[5] 余艳林,潘勇军,费新应,等.手足口病中医证型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3):37-40.

[6] 陈爱婷.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评价[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0):170,188.

[7] 莫庆仪,梁桂明,黄晓雯.连花清瘟颗粒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8):2402-2406.

[8] 陈泽海.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对策及效果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9,9(5):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