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东方药膳网!
 科普版2019年12月下-254期
浅谈三七与三七药膳
《东方药膳》

浅谈三七与三七药膳

李英杰

在中药的海洋中,有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文山三七。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是文山,文山出产的三七品质全国第一,产量约为全国总产量的98%,是道地的三七产品。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是我国的一味名贵药材,主产云南、广西,有着“南国明珠”、“南国人参”的称号。三七其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

药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七使用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它在滋补强身、防病治病、抗老延年等方面具有它的独到之处。三七药膳是药膳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功效和价值使其一直为熟知药膳的人们所喜爱,它是根据养生保健、康复、治疗或辅助治疗的需要,依据传统的方剂、“食治”、 “食补”、 “食疗”和中医理论,将三七与自然、天然食物和适当的中药材相配伍,应用传统的饮食烹调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制成具有色、香、味和特定功效俱佳的食品。这种三七药膳有别于普通食品的药膳,除了具备普通食品的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健身祛病功效,深受民众的喜爱。

1三七药膳的起源与历史记载

中药及其药膳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其间是从采集食用开始一直到有意识的试验观察,从口耳相传到文字记载。三七也是药膳食材之一,三七的使用最早记载于(杨清叟的《仙外科秘方集》,距今已有600多年。三七药膳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三七分布的地区古代是人烟稀少、交通闭塞、森林茂盛、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地区狭小(云南省东南部和广西西南部),所以三七药膳在民间虽早有应用,但文字记载较少。三七神奇而显著的疗效一直闻名于世,为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收载于《本草纲目》。书中全身门、头面门、身中门、背脊门、跟足门、金创门等都用参三七。六门中共用方133条,含有参三七的方就有40条,且多以参三七为主。配伍活血祛淤、止血、理气、止痛的中药,如血竭、桃仁木香,乳香等,有的药物用量可多达两。

2 三七的应用历史

《本草纲目》记载,三七有“散血、止血、定痛”之功,用于“跌扑杖疮,金刃箭伤,血出不止者”,后世医家多用于瘀血肿痛,跌打损伤,等外伤疾病及衄血、吐血、崩中、经水不止等出血症。

明、清时许多医家开始应用三七,如如《本草求真》。

《本草新编》则重点强调了三七的止血作用,对三七的配伍问题也作了初步的探索。

近代河北名医张锡纯对三七的应用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除了将三七用于各种出血症之外,还把三七用于妇科、外科疮疡等方面。

建国以来,医药学界对三七的临床、化学、药理等方面的研究很多,对三七功用的认识亦更加深入,三七不仅可用于防治多种疾病,现应用范围已扩展到抗老养生保健等方面作用。

3 三七补益作用

云南民间过去就有把三七当补益药用的传统。一般人们有身体虚弱、面色苍白、气血不足、四肢乏力、头昏眼花、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时侯,人们就吞服熟三七或以三七炖鸡作食疗,服用后往往病人精神好转, 饮食增进,四肢有力,睡眠改善,面色好转。

4三七的保健应用

中老年人气血虚弱 , 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四肢乏力,动则气促, 血象下降,食欲不振,等,可服用三七粉2~3 g,能使精神健旺,血象回升。

肥胖患者或血脂(胆固醇)过高病人,可每日吞服三七粉2~3g,连续服用2周。也可配制黑芝麻、何首乌、泽泻等粉末,每日服5g,早晚各一次。既可防治动脉硬化,降血脂,降胆固醇,又可防治须发早白。

《中国药膳学》、《常用老年保健中药》 等文献均刊载了含三七成分的药膳方剂。

5 三七药膳的前景

在经济大发展的前提下,人们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经济收入持续增加,三七药膳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生活之中,扮演这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重要角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自从进入21世纪来,化学药物的副作用以及现代病、富裕病及药源性疾病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人们对中药养生日渐重视,“回归自然”、“反朴归真”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因此药膳和中药保健食品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重视和欢迎。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文化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三七产业迎来迅速发展,养生保健为广大人民所知,三七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养生保健的首要选择,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