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东方药膳网!
 2019年4月下-8期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进展
《东方药膳》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进展

王娉婷

饶县人民医院骨科 饶县 334100

【摘 要】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术后较常见且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率随着骨折人数的增多而上升,不仅会对患者造成身体、心理上的痛苦,损害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延缓患者术后恢复进程,还易引发肺栓塞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机制、预防、护理要点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治疗、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骨科;手术;预防;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致使血液在深静脉出现异常凝结,并形成血栓使静脉管腔发生阻塞,静脉回流发生障碍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会使患者出现患肢肿胀、疼痛、静脉曲张等症状,增加患者痛苦,不及时控制可导致患者丧失下肢功能,甚至引发肺栓塞、出血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防至关重要。本文就通过查阅、分析近五年内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临床实践与经验,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机制、预防、护理要点及进展进行综述,具体内容如下。

1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

1.1 静脉血流滞缓

骨科手术中镇静、麻醉等药物的使用致使静脉扩张,减慢静脉流速,下肢肌肉麻痹,失去收缩功能,静脉回流受到影响;加之术后患肢制动、切口疼痛等原因,患者下肢活动受到限制,需长期卧床休息,使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小腿肌肉的唧筒作用不能得以正常发挥,从而导致下肢血流缓慢,促使血栓形成。

1.2 静脉壁损伤

骨折、手术、静脉穿刺会对患者血管壁造成不同程度的机械或化学损伤,致使静脉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内膜下基膜裸露,引起局部血小板粘附、聚集,并释放糖类、脂类等多类生物活性物质,加重血小板聚集,使血细胞、纤维蛋白沉积,形成血栓。

1.3 血液高凝状态

骨折创伤、手术应激反应、营养摄入不足、术中出血量过大均会增加血小板数量,释放凝血因子,导致血小板合成中包含的血栓素也随之增多,血栓素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使血管产生强烈收缩,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

2 预防措施

2.1 常规预防

在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科学的饮食指导,以清淡、低脂饮食为主,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能量、饮水量,减少血液高凝的危险因素;术中应在确保手术效果的情况下缩短手术、止血带使用时间,做好下肢保暖工作;应熟练掌握穿刺、置管技能,避免反复穿刺或置管、同一部位长时间输液加重血管内膜损伤;术后根据患者骨科手术类型引导患者取适当的体位,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的下肢关节、肌肉主动或被动运动等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回流。

2.2 药物预防

采用抗凝药物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主要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以起到阻碍血液凝固、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以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凝聚药(阿司匹林)、Xa因子抑制剂、华法林较为常见,但应熟练掌握药物适应症,禁忌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抗凝药物、用药剂量,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凝血指标进行严密监测,观察患者消化道、皮肤、鼻腔黏膜、牙龈等有无出血的情况,定期评估患者出血风险,严格掌握抗凝药物的选择及使用。

2.3 物理预防

研究表明,采用梯度压力弹力袜、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压力泵等物理预防措施能将骨科术后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降低1/3左右[1]。物理预防主要通过利用加压、充气原理对患者相应部位进行挤压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静脉回流的作用,适用于凝血功能障碍者、抗凝药物禁忌者。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该类患者由于疼痛、担心手术恢复情况等原因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影响患者遵医行为。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文化程度、接受能力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告知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危害、治疗方法、预防方法等相关知识,使患者意识到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必要性、重要性;并根据患者心理特点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解除其心中顾虑,提高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从而提高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3.2 病情监测

有研究表明,骨科术后24内深静脉血栓发生人数占比约10%左右,术后48h内深静脉血栓发生人数占比约30%左右[3],因此,患者术后进行早期病情监测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至关重要。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自我感觉症状以及皮肤温度、颜色、静脉充盈、疼痛等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进行密切关注与记录,监测患者患肢周径变化,定期进行测量、记录;如患者出现咳嗽、咯血、呼吸障碍、胸痛等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告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预防肺栓塞等危重并发症的发生。

3.3 体位、运动干预

术后将患者患肢抬高15-30度左右,定期协助患者翻身,1次/2h,对于翻身困难者可指导其进行抬臀训练。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直腿抬高、屈髋屈膝等主动或被动运动,尽量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训练强度以患者感觉不疲劳为宜,逐渐加强,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3.4 疼痛干预

疼痛不仅会阻碍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其产生的应急反应会对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转移注意力法、深呼吸法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对于疼痛严重者则适当给予镇痛药物。

3.5 出院指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出院计划,饮食上以清淡、低脂、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注意荤素搭配,摄入充足的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应禁止吸烟、喝酒、熬夜,避免促进血管收缩作用;应选取合适的方式坚持运动锻炼,避免久坐、久卧,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告知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临床表现,提高患者病情自我监测能力,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就诊,避免病情加重。

4 结语

有研究表明,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人数占比约32%-68%左右,对患者生活质量、术后恢复均存在消极影响[3]。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骨科护理的重要内容,在患者围手术期应加强常规预防,以药物预防、物理预防为主,重视心理干预、病情监测、体位、运动干预、疼痛干预、出院指导,强化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意识,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参考文献:

[1] 徐园,杨旭,王晓杰等.国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222-1225.

[2] 廉军孝,王燕,宋国敏等.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国内外护理文献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5):74-76.